抓、握、捏、按、手指开合……来自南开大学的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吴莫凡在摄像头前做出手部动作,一旁搭载了上千个多维触觉传感单元的仿生灵巧手立刻同步复刻,动作流畅得如同照镜子。
日前在天津举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上,帕西尼感知科技展出的仿生灵巧手,吸引大量来自上合国家的嘉宾关注。
“我了解到,这些能够感知力学信息、物体材质、温度、纹理的仿生灵巧手,可以规模化运用到工业制造领域,通过数据采集、算法集成等技术体系,大大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吴莫凡连连感叹,他期待这些来自中国的数字“智造”产品进入更多国家,赋能当地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政策精准发力、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下,中国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总数达到421家。今年一季度,中国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制造业部分增长10.4%。
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穆罕默德·博兹库尔特感受明显。“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在中国工业场景中落地,我感到非常震撼,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非常了不起。”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学者穆罕默德·纳比勒·安瓦尔认为,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借鉴经验。“这些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劳动力技能、提高工厂效率,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市场需求和丰富场景,使得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潘圆圆说,如今,中国在数字经济上的成果和经验能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助力。
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中国不仅要让自身产业数字化,也让越来越多中国数字技术走向海外,赋能上合国家“智造”升级。
国家数据局国际合作工作负责人宋宪荣介绍,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之间数字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比如,中资企业促进蒙古国智慧铁路发展,促进附近地区煤矿增加了2至3倍的产量,具备年3000万吨的运输能力,每吨运输成本从32美元降至15美元,铁路的运维成本降低50%。
在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广袤戈壁上,一座现代化化工园区内,工程师通过屏幕便可实时观测到设备运行的数据。这是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相关方面的合作项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1工厂建模。
“我们通过项目将数字智能技术与标准落地应用并推广,为哈萨克斯坦提供应用场景,实现合作共赢。”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
“中国在能源与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智慧方案引人瞩目。”哈萨克斯坦克孜鲁尔达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古尔娜济娅·阿尔马汉诺娃说,“我们期待中国把经验与方案分享给上合组织大家庭,让更多国家共享这场变革的红利。”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中埃(亚历山大)数智高新生态产业园项目是签约项目之一,该项目将运用中国在云计算、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助力埃及数字化转型。
“埃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已从愿景迈向行动,我们将数据驱动、智能协作的技术方案转化为沙漠中的产业绿洲,这是两国共建数字未来的坚实一步。”埃及行政发展部前部长、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原主席艾哈迈德·达维什说。
数字经济的效益通过合作得以放大。参加论坛的嘉宾表示,通过共享知识、实践和资源,数字经济及其相关技术能在上合组织乃至更广范围释放更大潜力。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宋瑞 马博文
旗开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